市场较常见的邮资票品真伪辨鉴(13)

来源:湖南收藏网原创  作者:卢伯雄  时间:2013-06-01

  J.174M,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小型张),1990年11 月28 日发行。
  这枚小型张确有两个版别,有一部分将“第”字错写成“第”,俗称“闭口第”。当时这种变体票在邮市上价格较高,据行家按印刷批次分析,闭口的量要少一些。有些作伪者将开口的“第”字变造成闭口,其方法是用油墨进行人工封口。其识别在于观察“第”字闭口部位:①赝品是手工涂改的,笔画不及印刷出来的规整。②颜色不一致。将小型张略为倾斜调整角度,可发现赝品涂改部位的反光和其它部位不同。③用高倍放大镜细看“第”字,如发现封口的墨迹不均匀,必是人为的赝品。
  T.51,SB(1),童话——“咕咚”(小本票)1980 年发行。
  “咕咚”小本票是新中国首次发行的小本票,印量仅10 万本,数量很少,成为难得的贵重邮品。在邮市上至少发现有两种版本的“咕咚”小本票赝品,其作伪手段是仿印小本票的封皮,然后将整版上撕下的邮票加工贴上去。因此,主要辨别的特征是观察对比小本票封皮。    ①两种赝品与真品对比,颜色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两种赝品印制封皮图案的墨色墨层均比真品薄得多。
  ②两种赝品的图案,由于是使用真品翻版印制。所以字形变化较大。如“(1)1980” “G”等。其顺序号,真品的“350”系打字机的字体,而赝品则纯粹是普通的铅字体。
  ③真伪品最大、最重要的区别是印刷方法不同。真品的封皮系胶版印刷,而两种赝品,尽管它们之间又有不同,但均系凸版印刷。  针对假“咕咚”小本票封皮研対,集邮界对以上辨别特征,尚存在不同观点。较突出的一种关于“咕咚”小本票封皮真伪的不同看法认为:
  ①一般来讲,胶版印刷墨色较薄,而凸版印刷墨色较厚实。“咕咚”本票封面就是凸版印刷。而上文谈到“国家发行的’咕咚’小本票封皮系胶版印刷”,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②封皮墨色的差异,不能说明印刷品的真伪,因为调墨工艺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如:墨量控制的大小,墨的稀稠度以及重复配墨等等,都能造成印品前后的颜色差异。
    8、T.58,辛酉年,1981 年1 月5 日发行。
  辛酉年(生肖鸡)邮票和小本票的价格相差很大,邮票价格偏高,小本票价格较低。各地邮市均出现了大量用小本票上的邮票变造成四方连或八方连(横式)。其主要辨别特征是:    ①小本票上的邮票横向仅中间一行有齿孔,上下是裁切边。变造者用手工办法在裁切边上打出齿孔后,邮票上下变短了,纵向的票幅比正常邮票短了约1.7 毫米。

点击: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