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集邮“飞跃”起来(2)

来源:未知  作者:卢伯雄  时间:2013-07-06

  闲聊三
  要实现集邮在世界上的“中国梦”,中华全国集邮联和各省的集邮协会都有二个隶属的主要专业委员会,一个是邮展委员会,一个是学术委员会,其职能虽略有区别,但属性是血肉相连,在对待活动开展的造势规模和竞赛待遇上,手掌手背都是嫡亲的骨肉兄弟,在同-屋檐,同-口锅里搅和,同属大家庭中的团队,彼此之间难免有磕磕绊绊,不要计较兄弟间的轻重,毕竟兄弟二人都是阵前的排头兵,尽量将一碗水端平。笔者认为,集邮除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外,归根结蒂还是想出成果,那么“邮展与学术”造就的成果,在感官上确有磋商的拙见,理由有三:
  集邮的成果不外乎二项:高档次的珍罕邮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邮集的成果在乎邮品的珍罕,它得势的含金量是经济实力的打拚。论文的成果在乎研究的发现,它得势的含金量是被社会广泛的应用。两者之间,各自的优势非常明显:毫无集邮知识的爱好者,可以花高价僱一位高手,不惜成本按大奖的标准和规则,制作一部全国仅有的珍罕邮集,经传播邀参省竞赛级邮展得个最高奖项,再推荐到国展、亚展、世展,只要评审委提出还差什么就能获大金奖,这世界上“没有用钱买不到的东东”,也不会出现“有钱不能使亲推磨”的奇迹。毫无集邮知识的爱好者,就是花高价僱一位资深的枪手,不惜成本买回公认有爭议的邮品,再重金邀请专家研讨和补充邮品,按论文规则打造一篇有深度的论文,终归不是自己原始研究的,一但被学术界公认获高奖后,再邀请参加进一歩的学术交流时,不露陷身囹圄才怪,无论花了多少钱还是糗事一桩。
  虽然邮集和论文的作者均拥有知识产权,但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制作邮集时,对缺少或需补充的邮品,可以买、可以租、可以借,在参赛打分评审时不算违规。写作论文时,肚子里无货又沒真凭实据,再有钱也不是一件容易办的事,因为学术研究这东西是靠人的知识、事实、物证融为一体的,买来别人公认的、剽窃别人成果的、请枪手代劳的,在评审时必定违规无分可打,就是事前未被发现,事后被发现也会遭人指责。
  一部高级别的邮集,虽能产生轰动效果,但它的财富是私有的。一篇高深度的论文,在产生轰动效果后,它的财富是社会共享的。中国历史几千年,历朝历代对待学术界都是刻薄苛求,因为育人之道是民族兴亡的大计,所以学术上是来不得半点虚伪。在当今的古玩收藏领域(含邮币收藏投资),穿越火爆场面中的粉丝,他们手上缺的不是钱,而是脑袋中的知识。因此,运用而生的各种收藏、投资、鉴宝等培训班和媒体的专档专题盛气凌人,形成了培训班生源曝增,媒体的专档专题被粉丝们拍手叫好,特别是网络上的好文章,吸引了一个又一个的顶!顶!顶!这就体现了“知识是智慧的泉源”,无论是新老集邮者,或是投资者,还是想名利双收的款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随着邮资票品的产业化运行,都想不落伍跟上朝流中的商机。因为商机来自智慧,智慧源于知识。新时代的现代集邮格局,更加突出了学术交流在集邮界的重要地位。

点击: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