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美何须大

来源:未知  作者:廖文伟  时间:2012-08-11

   我有一方心爱的端石砚台。
 
  这方砚,长不过十七八厘米,隨形琢成葫芦状。砚背铭有“砚美何须大——李坚”一行柳体楷书,笔势清健,刀口深峻,秀丽爽洁。“砚美何须大”,显然是行家之言,不以成败论英雄,又怎能以大小论雅俗?
 
   砚面图案设计得十分文雅,硯头琢一小蚀之月作砚池,正有祥云一朵从月旁飘过,月下是砚堂,琢有弯弯的硯沿圏着,恰似一泓碧水。砚堂左上角雕琢一处回水湾,湾岸石崖上生着一丛剑叶幽兰,与砚头右上角的小蚀之月遥相呼应。砚尾池岸以及砚堂右侧池岸皆琢有角石为堆岸,略略一数,竟有十堆之多。隨形雕琢,巧于筹计,于是这小小一砚,冷月清辉,祥云缓渡,幽兰怪石,碧水广镜,诗情浓,画意深,称其为冷月幽兰砚,不正是“砚美何须大”吗?
 
   品着老伴沏上的香茗,凭窗把玩着小砚,硯上之石品鲜明的有,隐约的有,尤其令我.爱不釋手。
所谓石品,说的是砚石上天然的各色花纹。冷月幽兰砚之砚堂,从右上角的祥云直至砚堂正中的下沿,斜斜地铺着一条色带,其祥云下是黄白色温润而柔嫰的“鱼脑冻”,“鱼脑冻”拖出来一串嫩绿色的“翡翠斑”,镶着淡黄色的“金”边,外层则是淡褐色的“火捺”,而色带两侧疏疏落落地撒着“蚁脚青花”似的散碎翠斑。妙不可言的是,这条色带竟然贯通直达砚背,还斜斜地镶嵌着一条“金线”。“金线”两侧撒落的散碎翠斑更多,如扬尘,似飞花,在黑褐色的砚石上隐约可见。砚中有全“鱼脑冻”的绝品,有全“翡翠斑”的奇珍,有全“蕉叶白”的尤物,但绝大部分石硯美其名曰有“鱼脑冻”,有“翡翠斑”,有“蕉叶白”,有“火捺”等等的美丽,其实都只是若有若无的,要去细心寻觅,方可扪及一二。我案头就搁着一本藏砚家的《砚谱》,标示的砚品可谓多矣,足以赏心悦目的则寥落无几。冷月幽兰砚上的石品则清新如画,鲜艳生辉,自是不能视而不见。
 
    尤为珍贵的是,冷月幽兰砚还有两只石眼,翠绿、金黄数重相间,中心有紫黑色小点,一在砚背之尾,一在砚尾之侧,是砚品中称之为鸡翁眼的,属活眼。品砚的标准之一,是“活眼比死眼好,有眼比无眼好”,冷月幽兰砚有纹,有眼,不是又多了几份珍重吗?
 
   砚上题铭者李 坚,晚清江苏杨州人,字子固,嘉(庆)道(光)年间书画家。曾与王素、李庆、倪复合作过四联扇,名气谈不上大,今日的行家称之为小名头。名虽不大,题铭却很有些份量。一块石品极佳的端石偶然撞入李 坚怀中,慧眼识珠,隨形而琢,天工造化和刀笔妙手两相结合,便有了冷月幽兰砚。其图案的诗情画意并不因其小而被淡化,其石品之艳雅清朗并不因其小而被遮蔽……
“砚美何须大”,李坚的这句话真是一点都不错的。

点击: 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