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发烧友“寻根”长沙窑 藏市行情十年涨了近10倍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 梁兴  时间:2013-06-08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发现了一艘唐代沉船,名为“Batu Hitam”,中文意译为“黑石”号。沉船上共打捞出长沙窑瓷器(以下简称“长沙窑”)约56500件,这批贵重文物随后被新加坡一家机构购得,并落户新加坡。
 
    5月28日,新加坡海洋探险公司董事德国人Nicolai(尼古来)以及英国人Alexander(亚历山大) 和新加坡饮流斋陶瓷鉴赏会会长林亦秋一行怀着朝圣的心态来到长沙铜官,为当年打捞上来的长沙窑寻根。不止是他们,近年来长沙做这种交流活动的外国收藏爱好者越来越多,长沙窑的魅力可见一斑。
 
 
    林安收藏的长沙窑,这是一个“瓮”。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梁兴 摄
 
 
    尼古来、亚历山大和新加坡饮流斋陶瓷鉴赏会会长林亦秋一行在铜官长沙窑寻根。
 
 
 
    【神秘魅力】
 
    曾开辟“海上陶瓷之路”
 
    作为中国彩瓷的集大成者,长沙窑的多种色釉和釉多彩开创了中国古陶瓷史的新纪元,也填补了世界陶瓷史的空白。因历史地位不容置疑,长沙铜官窑在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这座古窑带来的奇迹还在继续发酵。1998年9月,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并打捞出“黑石号”沉船。船体里完好地保存着67000多件唐代瓷器,其中长沙铜官窑瓷器约56500件,占瓷器总数的84%。据不完全统计,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如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巴基斯坦和肯尼亚等。大量实物证明,长沙铜官窑是唐代最为活跃的商业性外销瓷窑之一,曾开辟了一条往南亚、通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
 
    本次受邀参观长沙铜官窑遗址的Nicolai(尼古来)先生系打捞“黑石”号的主要参与者,“听父亲说,当我还是一个孩童的时候,他就接触过长沙窑。”在铜官窑遗址现场,尼古来聊起了自己与长沙窑的渊源,此次来这里参观可以说是一种寻根之旅。“我想更多地了解长沙铜官窑的工艺、文化等知识,切身感受它的魅力;也希望通过和中国朋友的沟通交流,相互合作,争取尽快在香港、纽约、新加坡等地举办长沙铜官窑的展览,将它推向世界。”

点击: 次  

<